中國光學鏡頭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一)行業概況 1、光學鏡頭行業發展概述 光學鏡頭一般稱為攝像鏡頭或攝影鏡頭,簡稱鏡頭,其功能就是光學成像。光學鏡頭是光學成像系統中的必備組件,直接影響到成像質量的好壞,影響算法的實現和效果。 (1)全球光學鏡頭發展概述 從 1812 年最早的新月形相機鏡頭問世至今,光學鏡頭已經走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史。 19 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烏拉斯頓發明了新月形
中國光學鏡頭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行業概況
1、光學鏡頭行業發展概述
光學鏡頭一般稱為攝像鏡頭或攝影鏡頭,簡稱鏡頭,其功能就是光學成像。光學鏡頭是光學成像系統中的必備組件,直接影響到成像質量的好壞,影響算法的實現和效果。
(1)全球光學鏡頭發展概述
從 1812 年最早的新月形相機鏡頭問世至今,光學鏡頭已經走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史。 19 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烏拉斯頓發明了新月形鏡頭,只有一片凹面朝前的新月形凸透鏡片是世界上最早的攝影鏡頭。從此為始到 20 世紀 60 年代,相繼出現雙片鏡頭、三片庫克鏡頭、雙高斯鏡頭、四片天塞鏡頭、五片海貍亞鏡頭、六片松納鏡頭等。在此期間, 1950 年前后,美國的弗蘭克拜克博士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款用于照相機的變焦鏡頭。從 1970 年始,日本賓得率先研發出 SMC 多層鍍膜技術;同時,民主德國的卡爾?蔡司?耶拿推出 MC 多層鍍膜鏡頭,隨后該技術廣泛應用。 20 世紀 90 年代,佳能研發出世界第一款帶有 IS 防抖功能的內對焦 35mm 相機鏡頭,隨后尼康(Nikon)、適馬(Sigma)、騰龍(TAMRON)紛紛研發出自己的光學防抖技術。時至今日,在相機數碼化之后,鏡頭廠商針對數碼相機的特性設計了數碼鏡頭,及圍繞感光元件的特性進行設計并改進。
經過百年發展,光學鏡頭行業已經較為成熟。在世界范圍內,發達工業國家的光學鏡頭制造工藝較為領先,尤其是德國和日本在鏡頭的研究與制造方面擁有悠久的歷史與傳統,造就了萊卡(Leica)和卡爾蔡司(CarlZeiss)等光學巨頭,其中卡爾蔡司鏡頭至今仍為世界鏡頭制造技術的典型代表。日本光學鏡頭產業自二戰后飛速發展,憑借更高性能價格比,在全球鏡頭行業市場逐漸占據優勢,其主要生產企業有佳能(Canon)、尼康(Nikon)、富士(Fuji)、奧林巴斯(Olympus)等。
(2)中國光學鏡頭行業發展概述
我國光學鏡頭產業的發展與軍工技術密不可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光學企業主要為云南、 四川、 福建等地的軍工企業。 國產民用光學鏡頭產業起步較晚, 2000年后才有部分光學企業涉足民用光學鏡頭市場。2008 年之前國內光學鏡頭市場基本上被日本、德國品牌所壟斷,安防監控市場、手機市場、醫療影像市場的光學圖像設備上基本沒有中國大陸自主生產的鏡頭,臺灣企業生產的鏡頭產品也僅出現在少數較為低端的設備上。
隨著日本光學鏡頭制造工業的成熟和應用產品的日益增加,光學產品成本降低,日本的光學技術也逐漸擴散到鄰近國家和地區。包括臺灣、韓國以及中國大陸在光學鏡頭生產上規模日益擴大,涌現出了像臺灣大立光、亞洲光學等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企業。近幾年來光學鏡頭產業迅速向中國大陸轉移,中國大陸正逐步成為世界光學鏡頭的主要加工生產地。 成像像素升級的放緩, 給中國大陸的光學鏡頭企業留下追趕空隙,安防、車載等應用領域以及其他新興應用市場產生了一批差異化競爭企業。目前,中國安防市場迅速發展,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國內安防龍頭企業與博世、安訊士等世界知名安防企業展開充分競爭,國產化替代正在加速。在高分辨率定焦、星光級定焦、大倍率變焦、超高清、光學防抖、安防監控一體機鏡頭等中高端光學鏡頭方面,以舜宇光學、聯合光電、宇瞳光學等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經過持續研發積累,逐步打破了日本、德國技術壟斷,迎來發展良機。
2、光學鏡頭產品分類
從鏡頭的光學鏡片特性來看,光學鏡頭主要分為塑膠鏡頭、玻璃鏡頭和玻璃塑膠混合鏡頭三大類。不論是采用塑膠鏡片組立的塑膠鏡頭還是玻璃透鏡組立而成的玻璃鏡頭,其結構都是由多片鏡片構成。一般而言,鏡片數量越多,鏡頭的成像質量越高。塑膠鏡頭與玻璃鏡頭由于在材料屬性、加工工藝、透光率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最終的適用范圍也大有不同。塑膠鏡頭是由光學塑膠鏡片組成的鏡頭,由于可塑性強,容易制成非球面形狀,方便小型化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手機、數碼相機等設備上。玻璃鏡頭是由玻璃鏡片組立而成,由于對模造技術、鍍膜工藝、精密加工等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以及其透光率高的特點,更多應用于高端影像領域,如單反相機、高端掃描儀等設備。玻璃塑膠混合鏡頭,由部分玻璃鏡片和部分塑膠鏡片共同組成,結合了二者的特點,具有高折射率的光學性能和穩定性,廣泛應用于監控攝像頭、數碼相機、車載攝像頭等鏡頭模組中。
